在革命战争年代,征战南北、东挡西杀的陈赓将军统军、治军,有一个显著的特点——它是什么呢?读一读下面的战事片段,咱就知道了。
一九四六年,为了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嚣张气焰,促进和平建国的实现,我晋冀鲁豫野战军根据党中央、毛主席的指示,发起了上党战役。
当年九月,陈赓将军奉命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之太岳纵队进攻山西长子。
战前,经过缜密思考、反复谋划后,陈赓根据所部当时的战斗力决定,由刘忠指挥纵队的三八六旅及决一旅所属的三十八团,攻打城池。李成芳率领决一旅的二十五团和五十七团,设伏外围,阻击长治增援之敌。
九月十三日,太岳纵队围攻长子城的战斗打响后,驻防长治的敌军一直没有任何动作。我军即将破城之际,长治之敌也没有出动援助长子。
这时,陈赓将军决定,取消李成芳所部的伏击任务,命其撤回,参加到攻克长子的作战中,以便让决一旅的另外两个团也适应一下以前很少参加的攻城作战,提升攻坚能力。
可惜的是,因电讯出了问题,李成芳最终没能与刘忠并肩作战,一起攻占长子城。
随后的九月二十日,根据整个战役的进展情况,晋冀鲁豫野战军又决定进攻长治,并把攻打长治北关的任务交给了陈赓的太岳纵队。
接受了作战任务后,陈赓将军想起了长子之战时,既没有伏击到敌军,也没有得到攻城锻炼的决一旅的两个团。
于是,将军决定,这次攻打长治北关的重任,由李成芳率领决一旅之二十五团、五十七团去完成,实地接受一下攻坚克难的战火淬炼。
随之,早已跃跃欲试的李成芳旅长和决一旅的两个团,于九月二十一日,集结出发,奔袭长治北关。
行前,陈赓嘱告李成芳,在长治南关、东关、西关等三关都还在在敌军手中的情况下,夺取北关的难度会很大,战斗势必激烈。对此,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,更要有克敌制胜的坚强信念。
不出陈赓将军所料,敌我两军接战于长治北关后,李成芳部倾力进攻,敌人全力防御。一时间,双方曾一度进入白热化的僵持状态。
为了鼓舞战士们的斗志,击败凭借着优良的装备垂死挣扎的敌人,李成芳旅长深入前沿,精准指挥,接连痛击敌军,使其斗志锐减,龟缩城内,几无还手之力。
最终,李成芳所部与其他兄弟部队,通力合作,共克长治。
这样,决一旅的两个团也得到了攻坚实战锻炼,为后续攻取更大的城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。
陈赓将军此类调兵遣将之实战练兵,是一以贯之、坚持不懈的。同时,也有他“战果共享”的另一层考虑。
一九四七年十一月,陈赓将军率领中原野战军之第四纵队打开了我军在豫西的局面,破败了国民党军队向西进犯的目的。
十一月八日,陈赓将军组织召开四纵前委扩大会议,研究落实党中央、毛主席关于在河南伏牛山东部、平汉路西侧开辟根据地的指示。同时,商讨解决尾追四纵的国民党李铁军第五兵团之一部的问题。
会议决定:其一,由第十三旅等部队,摆出四纵主力部队的架势,进军南阳地区,与前往陕西南部开辟根据地的我军遥相呼应,诱使李铁军的主力第三师等敌军西进。
其二,我四纵主力趁李铁军部牵引西去之际,迅速、广泛地活动于伏牛山东部地区,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。
此一作战部署,被称之为“豫西牵牛”行动。
不过,李铁军这条“牛”不会那么容易上套,也不是那么好“牵”的。若想牵着他走,那是要冒不小的风险的。
这是因为,我军是在以少“牵”多,兵力上不占优势,随时都有遭到敌军重创的可能;而且,十三旅等部队的战士们在设法引诱着敌人行动,并尽量避免与其接战的同时,还得对付沿途的各种地方反动武装。
此一任务,艰巨得很,甚是不易完成,更不会有多大“实际战果”,远不如与敌人直接对阵疆场来得痛快,来得“实惠”。
不过,四纵的十三旅等部队没有辜负陈赓司令员的期望,与敌人斗智斗勇,巧妙周旋,很好地完成了“牵牛”任务。
他们不仅把李铁军这头“牛”牵到了河南宛西地区,还迫使李铁军的第三师逗留于西峡口一带地域,长达半月之久,为屯住于伏牛山地区的四纵主力赢得了大把活动时间。
期间,四纵主力接连不断地勇猛出击,攻城略地,歼灭敌军,并为战胜被我军牵引着拖散了架的李铁军部打下了基础。
在这种有利态势下,陈赓将军决定,在河南西南部的方城以西,歼灭被十三旅等部队拖拽而行的李铁军一部,并计划让四纵之第十旅、十一旅迅速进至方城,然后在中野九纵一部的配合下“杀牛”歼敌。
同时,陈赓命令第十三旅等部队变“牵牛”为“赶牛”,紧随之前被牵引的李铁军部之后,适时予以袭扰、打击,驱赶其“奋蹄前行”。
当李铁军部被成功地驱赶到平汉路附近后,陈赓将军改变了原来的计划,决定由第十一旅接替第十三旅的“赶牛”任务,让十三旅参加对李铁军部的正面作战,变“牵牛”、“赶牛”为“杀牛”。
对此,他诙谐地说:“十三旅’牵牛’有功,应该让他们参加最后的’杀牛’行动,既是为了增强他们的实战能力,也是对他们的’慰劳’。他们辛辛苦苦、千方百计地把’牛’牵来、赶来,不给他们点’牛肉’吃,补充一下营养,他们是会有意见的。”
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,四纵十三旅配合华野三纵歼灭了李铁军第五兵团的二十旅,取得了不错的战绩。
战后,陈赓将军对十三旅旅长陈康说:“在你们奉命’牵牛’的过程中,我是真怕你们被李铁军这头’壮牛’伤着,结果,你们不但没有被伤害,还很好地完成了牵制敌军的任务,了不起,非常好!”
陈康回道:“我们旅的战斗力虽然有待提高,但是,有纵队准确情报的支持,加上我们全旅指战员的英勇顽强,才没有辜负司令员的期望。当然,也感谢司令员让我们吃到了’肥牛’,充实了能量!”
综上所述可知,陈赓将军带兵非常注重部队整体性作战斗能的提升,而不只是惟主力。再者,他还注意尽量均匀分配战果,使所帅各部都有获得感,以稳定指战员的情绪,激发他们的斗志!
主要参考文献:《陈赓传》、《陈赓大将》